tyc1286太阳成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NEWS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雷山:保护区搞林改同样风生水起-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官网

发布日期:2024-11-22 10:14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1月11日报道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是云贵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屏障。

中国绿色时报1月11日报道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是云贵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屏障。保护区地跨黔东南州4县,80%的面积位于雷山县境内。2008年,雷山县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面对资源保护与农民致富的两难抉择,雷山县大胆地将自然保护区和公益林区纳入改革范围,彻底将权、责、利落实到户,成功探索出一条自然保护区的林改之路。■解决认识问题,勇闯雷区面对林改,雷山县有两个棘手问题。一是境内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较大,共有93.85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7%;二是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广泛,涉及全县9个乡镇102个行政村的9万余人。

国家级公益林,特别是保护区内的集体公益林要不要分?如果不改,农民权益如何保障?如果改,确权到户后万一发生乱砍滥伐,责任谁来负?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新明回忆当初的纠结时说。既无政策指导,又无先例可循。

干部群众意见不一,纷争激烈。面对这一局面,雷山县委、县政府和雷公山管理局认为,林改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改不改?怎么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于是,雷山9位副县级领导带队,深入保护区的村村寨寨进行调研老百姓对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对林地落实的渴望,对经营林子的长远打算,让我们深受感动和振奋。朱新明说。

经过调研,县委、县政府和雷公山管理局一致认为,资源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发放到户,把缓冲区生态产业发展引导到位,就一定能够取得经济得发展、资源得保护、农民可增收的良好效果。自然保护区和公益林区就此纳入改革范围。

■破解公平难题,智闯雷区雷区要闯,怎么闯?朱新明说,改革方案如何定、程序如何走、责任如何落实?这是百姓最关心也最能拿出办法的问题。雷山县委、县政府及雷公山管理局实施三到户,破解了公平难题,全面推进改革。

一是宣传到户。让每一位农民都知道林改的好处,明白林改政策和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充分理解享有处置权并不是想砍就砍。二是分山到户。

明确规定确权的集体林地要优先均山到户,不宜均山到户的则采取均股均利形式,突出抓好村组林改实施方案,让百姓自己说了算。三是责任到户。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共管制度,与农民和村组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职责,明确生态补偿和其他收益兑现条件,并订立村规民约,强化自我管理和约束。■凸显持续发展,雷区不雷林权明确后,由于自然保护区的限制,农民在林权使用、处置上仍然受到诸多制约。只有确保群众得到实惠,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

朱新明说。怎样保证群众得到实惠?朱新明介绍说,一是扶贫减负,构建和谐林区;二是增强造血机能,促进产业发展。

2009年,中央、省对国家级公益林林权所有人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农民参与林改和管护林子的积极性高涨。丹江镇乌东村村支书潘万新说:国家给补偿,说明国家承认和保护我们拥有的林地、林木。此外,保护区还对区内农民实施政策倾斜,多种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优先满足区内群众。同时,探索对社会受益群体征收生态补偿基金机制,对利用区内自然资源经营开发获利的,收取一定资金补偿区内农民。

雷山是苗族之乡,利用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圈的优势,保护区走上了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和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当地群众通过种植折耳根、冷凉特色蔬菜等,开拓了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如今的雷山人林皆宁。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仅顺利进行了林改,还闯出了生态保护与农民致富相统一的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关键词:tyc1286太阳成集团,太阳集团官网,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官网

本文来源:tyc1286太阳成集团-www.ruibangmusu.com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tyc1286太阳成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
Xtyc1286太阳成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HHwU99918752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